論靈異傳聞與環境共構的地理歷史觀

本文刊於《文化研究季刊》第186期,頁 1–22。

「墳塚」所銘刻、紀錄著死者的名字與埋葬之處,與附近人群的遇鬼傳聞產生關連; 墳塚之下攪混砂土的「屍骨」蘊含之物質性,作為靈體的中介載體或附著物,進而與鬼 魅傳聞產生關連;甚而屍骨底下的岩壤層、有機物殘骸周圍的靈異傳聞 — — 此三種時間 樣態存留之下的物質形式,若從地層、考古挖掘的空間角度,以及深層歷史(deep history) 敘事的時間觀來看,介於物質/非物質之間的靈體,是否可以跨越靈體存在的時間、空 間限制,對靈體進行地理歷史(geo-history)的考察,從而展開長時延的靈異時間之敘 事?本文從臺灣民間的無主墳塚、無名墓碑周遭發生的事件與傳聞,逐步由上而下、從 地表至地底考察不同時間、空間尺度(temporal scale;spatial scale)的因素,如何影響 人們對於「鬼魅」的識覺,並審視、探究無名屍骨與靈體認知的關係。並進一步以鵝鑾 鼻的史前考古遺址區靈體作祟事件與海域死亡船難事件為例,指出一種由土石、岩壤和 有機物疊層而生的靈異現場,以及這類超自然、鬼魅傳聞與環境共構的地理歷史觀。

文章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J6RpxwzOxoyCem3mqadjHIQbeesiZvDJ/view?usp=shar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