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梁廷毓 Liang Ting-Yu梁廷毓 (b.1994),藝術創作者。研究及創作聚焦於計畫型藝術、鬼魅論述的方法學、問題性形構和相關論題的研發與實踐,亦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泛靈論與原住民歷史書寫之問題。主要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以計畫性的藝術行動、複合媒體,並以動態影像集、製圖、書寫的方式,進行現階段的藝術計畫。創作研究則以研討會、工作坊、文論的形式發表於文化 …當代藝術22 min read當代藝術22 min read
Aug 25東亞的來世:論一種去全球化的「地域史時間」與「星球化實踐」本文刊於《國家發展研究》第22卷第2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23),頁111–140。 亞洲從 18 世紀以來即面臨歐美強權的介入,經歷現代化與全球 化的雙重影響之後,自 1990 年代起,隨著氣候變遷問題浮上檯面, 亞洲發展中國家更面臨各種國際環境保護條款的約束。晚近人類世 (Anthropocene)議題的出現,雖讓人們察覺到 …2 min read2 min read
Mar 22巫者的敘事術:從「散文」到「咒文 — 影像」的思辨本文原刊於《藝術評論》第44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22,頁 175–205。 近年來,臺灣乃至於亞洲當代藝術的影像實踐與幽靈論述當中,時常以復返歷史事件、檔案與現場的行動,作為支撐重新敘述受壓迫者、無名者的殖民創傷與邊緣歷史的敘事動力。這類強調幽靈、鬼魅的行動意念與影像實踐之間關聯的論述,試圖將現代性與殖民歷史帶來的創傷敘事,藉由幽靈學式的影像生產 …2 min read2 min read
Feb 4論臺灣當代藝術實踐與展演中的群島思維本文刊於廖仁義主編,《創造的凝視》專書,2022,頁88–107。 臺灣當代藝術實踐對於海洋和島嶼的感知與覺察,反映在眾多的藝術論述、創作與展演上。諸多從事研究、策展、創作實踐的學者、策展者及創作者們,在 2000 年之後的論述書寫及藝術實踐,分別以不同的取徑,關注到臺灣作為 一個島嶼,在環境、地理、歷史、族群層面上的複雜性與特異性。但目前的討論大多從 …2 min read2 min read
Jan 18清代至日治初期的馬武督社之研究本文刊於《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 31期 ,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2022,55–100。 今日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境內的馬武督部落,在清初時期仍然領有桃園龍潭區南緣、復興區東側至關西鎮東山里、東光里、錦山里、玉山里、金山里、橫山鄉北境等偌大的山林獵場。生活於淺山地帶的馬武督族人,隨著漢人進入沿山地區設隘拓墾,清帝國的「開山撫番」、日治初期的隘勇 …2 min read2 min read
Jan 10桃園、新竹地區原漢族群互動下的孤魂信仰與鬼魅傳說本文刊於《臺灣文獻》73卷第4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22,頁299–352。 本文從漢人拓墾史料與孤魂信仰研究的回顧與爬梳,檢視清 代文獻中的「番害」與孤魂信仰之間的關係。接著,再以筆者於 2017 年至 2020 年之間訪查桃園、新竹沿山地區客家聚落的萬善祠、大墓公與耆老的 口述記憶為討論的材料,為能具體的討論,本文將以口述者可以陳述出祭祀 「無 …2 min read2 min read
Jan 10幽冥地理/誌:論「鬼瞳」影像的地理幻見與異色魅景本文刊於《文化研究季刊》第 180 期,文化研究學會,2022。 之所以會撰寫本文,主要是個人對晚近台灣當代藝術創作,關於歷史幽靈的影像 操作與視覺想像的一些觀察與心得,並在筆者近年的鬼魅書寫之基礎上,嘗試做出一 些推進。而本文是以筆者之藝術創作者的身分與角度,聚焦於晚近台灣當代藝術領域 中涉及影像、歷史與復返地景的藝術實踐當中,藉由「孽鏡」、「望鄉 …2 min read2 min read
Jan 10一場溪河的思辨:「萬物議會:壩之存在 — 流域萬物迴響」的生態共感與萬靈政治本文刊於《藝術觀點ACT》第91期,國立台南藝術大學,2022。 此次議會當中出現的「靈族」,並沒有一開始就被議會機制所排除,而是容納了溪神和水獺靈的位置,並接受議員的代表。若說各個為「靈族」代議的議員,並不僅是將非生命(non-life)視為某種生命(life),更是認為萬物無論是非生命或生命,皆有其本體論意義下的靈魂(anima;animus,這 …2 min read2 min read
Aug 7, 2022展演的幽靈:論《恐怖美術館》和《博物館驚魂夜》中的非物視野本文刊於《中外文學》第 51 卷 2 期,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頁 137–166。 本文首先回顧現代藝術與哲學脈絡中,對於藝術品與物性的討論。文章並以哈曼提出的「藝術物」概念,延伸思索藝術品中那些蘊含著超出人類知覺、深藏且隱蔽、既屬於作品也不屬於作品、甚至與觀眾無關的東西。藉由這個視野,本文以晚近大眾影視娛樂文化與都市傳說類型當中,出現從文物展品 …2 min read2 min read
Jul 28, 2022冥眾的參與:如何構作一個魂在的展場?本文原刊於《幼獅文藝》第823期,幼獅文化,2022,頁21–25。 展場猶如一個接觸地帶,使鬼魂在不同的宇宙觀之間的遷徙和跨越。這讓我越來越認為是一項必須要進行的受眾研究,或者是一項關於創作方法、調性、物件與展示空間性質的研究。因為這關乎「少數的受眾」究竟是如何感知?這類「民眾」與「冥眾」之間的細緻關係是甚麼?以及更重要的,這裡面蘊藏何種極為異 …2 min read2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