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廷毓 Liang Ting-Yu

梁廷毓 Liang Ting-Yu
28 min readDec 21, 2021

--

梁廷毓 (b.1994),藝術創作者。研究及創作聚焦於計畫型藝術、鬼魅論述的方法學、問題性形構和相關論題的研發與實踐,亦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泛靈論與原住民歷史書寫之問題。主要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以計畫性的藝術行動、複合媒體,並以動態影像集、製圖、書寫的方式,進行現階段的藝術計畫。創作研究則以研討會、工作坊、文論的形式發表於文化研究、歷史學、人類學等相關領域之學刊與討論場合。

一、網站: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 TCAA https://tcaaarchive.org/Curator/Detail/1095

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https://medium.com/@tyshells97

引爆火山工程 https://spacestudio1219.com/about-2/ (共同合作之創作計畫)

斷頭河計畫 https://thebeheadedstream.wordpress.com/ (建置中)

二、計畫:

2017年至今,斷頭河計畫。

2016年至今,引爆火山工程 (共同合作之計畫)。

2016年至今,保德宮計畫。

三、個展:

2023,「斷頭鬼之夢」個展,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2023,「食人之界」個展,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桃園,台灣。

2022,「夜震」個展,蕭壠文化園區,台南,台灣。

2019,「墳 ‧ 屍骨 ‧ 紅壤層」個展,福利社,台北,台灣。

2018,「番肉考」個展,众藝術,桃園,台灣。

2018,「山、殺人、斷頭河」個展,水谷藝術,台北,台灣。

2015,「複視計畫」個展,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南北畫廊,台北,台灣。

四、聯展:

2023,「蒙太奇:第八屆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聯展,札那巴札爾美術館,烏蘭巴托。

2023,「DIS-PLACED LANDSCAPES」聯展,Center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CCI) Fabrika,莫斯科。

2023,「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 淺山行路人」聯展,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新竹。

2023,「夜行者」計畫展,么八二空間,台南。

2023,「可圈可點: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聯展,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

2022,「問世間.情不為何物 — 台灣美術雙年展」聯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2022,「亞洲的地獄與幽魂」聯展,台南市美術館,台南。

2022,「高雄獎」聯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22,「關於島嶼的隱喻:島影.影島」聯展,水谷藝術,台北。

2022,「越過山稜線」聯展,桃園公民會館,桃園。

2021,「敘事中的風景」聯展,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

2021,「本草城市新竹:以淺山海作為方法」聯展,新竹市立美術館,新竹。

2021,「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聯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

2021,「舉起鏡子迎上它的凝視」聯展,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

2021,「實驗通信CREATORS 2020–21」聯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

2021,「關於島嶼的隱喻:台灣與尼泊爾鄉憂系列計畫IV」聯展,Gallery Mcube,加德滿都。

2021,「象形不會意:台南新藝獎」聯展,水色藝術,台南。

2021,「藝情時代: 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聯展,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

2021,「台灣當代一年展 (引爆火山工程展區)」聯展,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台北。

2020,「穿孔城市」聯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20,「跨維度傳導:藝術、科技、神秘主義的共時相會」聯展,高雄市立圖書館,高雄。

2020,「流浪的土地公:北投社保德宮的神明地誌學」聯展,鳳甲美術館,台北。

2020,「構築城市:桃園地景藝術節」聯展,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

2019,「烏鬼」聯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19,「高雄獎」聯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19,「尋找莿桐的家:平埔族群在那裡」聯展,鳳甲美術館,台北。

2019,「看見城市空間 美術創作卓越獎 — 『藝畜產銷』策展計畫」聯展,關渡美術館,台北。

2018,「不會飛的豬 美術創作卓越獎」聯展,關渡美術館,台北。

2017,「復甦術」聯展,中心新村,台北。

2017,「台灣當代一年展(众藝術展區)」聯展,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台北。

2016, 「桃園地景藝術節」聯展,桃園市立文化局,桃園。

2016,「引爆火山工程」計畫,URS27M郊山友台,台北。

2016,「藝術新聲」聯展,大墩文化中心,台中。

2015,「誰說沒槍頭就桶不死」聯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八又二分之一空間,台北。

2014,「請表態–未完的所在」聯展,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地下美術館,台北。

2013,「全國美術展」聯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五、影展:

2023,「南方影展:赤崁當代記.續章」,節點藝術空間,台南。

2023,第四十五屆「金穗獎影展」,華山光點電影館,台北。

2023,「斷頭河影展」,中央大學107電影院,桃園。

2023,「關渡電影節(KDFF)」,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

2023,「上面電影院:斷頭河計畫(2017–2023)作品放映」,海馬迴光畫館,台南。

2022,「泰國台灣紀錄片影展(TDFF)」,文化部駐泰國代表處文化組,清邁等地。

2022,「關渡電影節(KDFF)」,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

2022,「將來形狀:CREATORS五周年特別放映」,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台北。

2022,「嘉義國際紀錄影展(CIADFF)| 此刻定未來」,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

2022,「雅加達雙年展 | 關於島嶼的隱喻| 放映單元」,雅加達國家博物館,雅加達。

2022,「Limbic Release from Thailand and Taiwan」放映計畫,湯普森藝術中心及臺灣鳳甲美術館,泰國、台灣。

2022,「non-syntax實驗影像展」,Roof Light 空間,台北。

2022,「DUDUBAIBAI不挑件影展徵件」,拔林慈安宮,台南。

2021,「攝影變體」放映單元,香港國際攝影節(HKIPF),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2021,第43屆「金穗獎影展」,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台北。

2020,第3屆「泰國台灣紀錄片影展(TDFF)」,文化部駐泰國代表處文化組,清邁等地。

2020,Tcac十週年 | 暫態響應(回饋)單元1:台北臨時藝術中心,台北藝術中心,台北,。

2020,第42屆「金穗獎影展」,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台北。

2019,第23屆「烏山頭影展」,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等地,台南。

2019,「太平洋海盜」影像盜版計畫,關渡美術館和RRD亭,台北和墨西哥城。

2016,拍「原」來的事:MATA獎巡迴影展,高雄市電影館等地,高雄。

2016,「山林‧溯源-原住民專題影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影音藝術廳,台中。

六、研討會:

2017,〈無可理喻的檔案:論「靈遊書」與「靈異影像」的檔案法〉,台灣人文學社年會「台灣文化檔案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台灣。

2018,〈桃園近山地區耆老「吃番肉」的口述記憶之考察〉,台灣歷史學會「全國研究生歷史學研討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台灣。

2018,〈恐懼地景:論新聞再現下的大屯火山群〉,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學的深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台灣。

2018,〈亡魂之眼:論「靈異影像」與「觀落陰」的視線邊界〉,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第五屆學生影像論壇」,私立輔仁大學,台北,台灣。

2018,〈龍潭、關西地區的客家山村「番害」記憶之考察〉,第18屆 研究生 客家文化研究 學術研討會)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台灣。

2018,〈番仔王爺信仰中的原漢互動關係:以北投保德宮的凱達格蘭潘姓家族為例〉,「超越與復返」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台灣。

2019,〈歹物考:論一種「在地之物」與「死亡地理」的空間敘事〉,「其餘的興起」文化研究年會,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台灣。

2019,〈龍潭、關西地區的「食番肉」記憶〉,第十屆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桃園客家文化館,桃園,台灣。

2019,〈魔神仔、山精水魅、神靈:論原漢經驗、視角下的「幽冥地理」想像〉,的23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IGCT〉,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台灣。

2019,〈藝術作為一種城市生態行動?以「引爆火山」藝術計畫為例〉,環境與世界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高雄,台灣。

2019,〈桃園、新竹地區原客互動下的神靈傳說研究:以伯公信仰為例〉,第六屆台灣客家語文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台灣。

2019,〈AI演算的恐怖影像與非人視覺性之研究〉,第二屆臺師大國社院國際研討會:跨領域新思維-人工智慧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對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台灣。

2019,〈恐懼地景:媒體再現下的大屯火山群〉,第十屆媒介與環境國際學術研討會,私立輔仁大學,台北,台灣。

2019,〈墳 ‧ 骸骨 ‧ 岩壤層:朝向一種島嶼之「靈」與「地鬼合一」的地理歷史觀〉,「人文之後」國際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台灣。

2020,台灣理論關鍵詞會議,國立台灣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台北,台灣。

2020,〈凝視的深淵:日治時期台灣原住民頭骨架、頭顱與獵首攝影之研究〉,藝術史暨視覺文化研究生聯合發表會,國立陽明大大學,台北,台灣。

2020,〈論臺灣當代藝術影像實踐中的招魂術與感知民俗志〉,臺灣美術經典講座暨新秀論壇,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20,〈視觸與欺眼:淺論曾淑芬作品的真偽思辨〉,鴻梅藝術評論研討會,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台灣。

2020,〈新竹沿山地區泰雅部落的原漢族群互動記憶〉,第六屆全國原住民族教育與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私立新生醫專,桃園,台灣。

2020,〈桃園、新竹地區「食番肉〉記憶之歷史考察〉,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史徹」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台北,台灣。

2021,〈陽明山地區的小矮人傳聞〉,海峽兩岸各民族文學學術研討會,文化大學,台北,台灣。

2021,〈火山城市的藝術展演與暗夜光觀〉,休閒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台灣。

2021,〈火山之城的誕生:一個科學傳播與人類世的反思〉,中國地理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台灣。

2021,〈引爆火山工程:朝向一種地理藝術的試探〉,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線上講座暨地理議題人文組研究生發表會,台灣。

2021,〈新聞再現下的大屯火山群:以2012到 2020的新聞為例〉,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暨論壇」,世新大學,台灣。

2021,〈桃園、新竹地區原漢族群互動下的孤魂信仰與鬼魅傳說〉,第十一屆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私立新生醫專,桃園,台灣。

2021,〈亞洲的來世:論一種去全球化的地域史時間與星球化思維〉,海洋亞洲與全球化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地。

2021,〈展演的幽靈:《論恐怖美術館》與《博物館驚魂夜》中的非物視野〉,英美文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英美文學學會,台北,台灣。

2021,〈桃園、新竹沿山地區泰雅部落的原漢族群互動記憶〉,向原住民族致敬:逆寫北台灣客家開發史學術研討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竹,台灣。

2021,〈異族侵墾的前線:清代至日治初期的馬武督社之研究〉,第六屆全國原住民族教育與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私立新生醫專,桃園,台灣。

2021,〈對民主之仇:論一種「非分之分」的恐怖政治〉,台灣政治學會年會「後疫情下的國際秩序與民主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台灣。

2021,〈負地理學:朝向一種地理藝術的實踐與思索〉,「地方美術館與當代藝評實踐」線上學術研討會,桃園市立美術館、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桃園,台灣。

2022,〈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台灣飛碟學的發展與反思〉,文化研究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台灣。

2022,〈論鬼魅傳聞與環境共構的地理歷史觀〉,第26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台北,台灣。

2022,〈鬼魅與山難:地理視域下的民俗禁忌與信仰思維〉,臺灣民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醫藥大學,台中,台灣。

2022,〈桃園、新竹沿山地區原漢族群的通婚與抱養記憶〉,第十二屆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新生醫校客家文化研究中心,桃園,台灣。

2022,〈生蕃の書画:非人類視野下的藝術及其歷史方法思辨〉,「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22,〈北臺灣淺海地帶的水域傳說與原漢族群互動記憶〉,「群島之舷-南島族群美學視域」生活美學與美術產業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台灣。

2022,〈山林戰下的無頭長輩:兩個原住民家族的傳記書寫與記憶抗爭〉,「形塑傳記:歷史性與日常性」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台灣。

2022,〈論台灣當代藝術的原民性思維及其反思〉,「在地與多元的文化論證」學術研討會,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23,〈尋找南島語族發源地遺失的最後一塊拼圖-台灣邊架艇之考證研究〉(共同發表),海洋文化研究生論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基隆,台灣。

2023,〈19世紀末竹塹地區的「番割」及「番通事」家族之探討〉,第十三屆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新生醫校客家文化研究中心,桃園,台灣。

2023,〈台灣當代藝術實踐與論述中的諸種主體性及其思辨〉,亞洲藝術學術論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與朱銘美術館,台北,台灣。

2023,〈形塑記憶:內山開發與原漢互動下的諸種敘事及其反思〉,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台灣。

2023,〈淡北地區原住民族的信仰變遷與當代重構〉,史地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大學,台北,台灣。

2023,〈番界內/外的人群及社會網絡:19世紀末竹塹地區的漢人家族與原住民之互動〉,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台北,台灣。

七、文論:

(1)期刊論文

2017,〈凝視下的破口:鳥居龍藏的台灣原住民攝影中之違抗面孔〉,《原住民族文獻》第34期,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頁68–85。

2017,〈桃園龍潭近山地區耆老的原客族群互動記憶〉,《歷史台灣: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4期,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頁125–138。

2018,〈無可理喻的檔案:論「靈遊書」與「靈異影像」的檔案法〉,《文化研究》第26期,新竹,國立交通大學,頁160–278。

2018,〈地獄鬼卒:清代文獻對「生番」的形象初探〉,《歷史台灣: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6期,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頁55–76。

2019,〈亡魂顯影的思辨:論「靈異錄像」與「觀落陰」的視線邊界〉,《文化研究》第29期,新竹,國立交通大學,頁160–278。

2019,〈番仔王爺信仰中的原漢互動關係:談北投保德宮凱達格蘭潘姓家族的實踐與經驗〉,《原住民族文獻》第八輯,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57–180。

2020,〈龍潭、關西地區「番害」記憶之口述調查〉,《台灣風物》第70期2卷,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頁157–184。

2020,〈日據時期台灣原住民「頭骨架」、「頭顱」與「獵首」攝影之研究〉,《史物論壇:歷史博物館學報》第24期,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台灣,頁47–73。

2020,〈論「精怪」與「魔神仔」傳聞中的生態思維與身體界限〉,《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1期,國立台灣文學館,頁53–72。

2020,〈AI演算的恐怖影像:一個觀看與視覺文化的反思〉,《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7卷02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頁01–24。

2021,〈歹物:一種在地之「物」與「死亡地理」的敘事觀〉,《文化研究》第32期,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頁426–433。

2021,〈臺北大屯山系及周遭地區的小矮人傳聞〉,《臺灣博物》第149期,台北:國立臺灣博物館,頁90–99。

2021,〈北投社史:一個原漢關係的考察與反思〉,《原住民族文獻》第46期,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頁08–22。

2021,〈桃園、新竹地區的原客族群互動與伯公信仰傳說〉,《歷史台灣: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1期,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頁35–69。

2021,〈桃園、新竹沿山地區平埔、泰雅與客家族群互動記憶 〉,《桃園文獻》第12期,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頁53–92 。

2021,〈日治時期臺灣震災攝影中的殖民視覺性之研究〉,《台灣美術學刊》第120期,國立台灣美術館,頁46–79。

2021,〈從「力的番界」到「靈力越界」:北投、士林地區原漢界線的消弭與存續〉,《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29期,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頁101–138。

2021,〈精神生態與文化實驗態度下的大屯火山群夜訪:以夜行者計畫為例〉,《臺灣博物》第152期,台北:國立臺灣博物館,頁42–51。

2022,〈對民主之仇:論一種「非分之分」的恐怖政治〉,《哲學論集》第55期,輔仁大學哲學系,頁29–50。

2022,〈馬武督社在日治初期的抵抗與爭戰〉,《原住民族文獻》第50期,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08–23。

2022,〈展演的幽靈:論「恐怖美術館」和「博物館驚魂夜」中的非物視野〉,《中外文學》第 51 卷 2 期,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頁 137–166。

2022,〈幽冥地理/誌:論「鬼瞳」影像的地理幻見與見異色魅景〉,《文化研究季刊》第180期,文化研究學會,頁54–69。

2022,〈清代至日治初期的馬武督社之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論叢》第31期,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頁55–100。

2022,〈桃園、新竹地區原漢族群互動下的孤魂信仰與鬼魅傳說〉,《台灣文獻》第73卷4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頁303–356。

2023,〈巫者的敘事術:從「散文」到「咒文 — 影像」的思辨〉,《藝術評論》第44期,北藝大出版中心,頁175–205。

2023,〈東亞的來世:論一種去全球化的「地域史時間」與「星球化實踐」〉,《國家發展研究》第22卷第2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23),頁111–140。

2023,〈大屯火山群的科學研究史(1907–2021)〉,《臺灣博物季刊》第158期(台北:國立台灣博物館,2023),頁30–47。

2023,〈桃園、新竹地區的「食番肉」記憶之初探〉,《興大歷史學報》第37期(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2023),頁133–170。

2023,〈淡北地區原住民族的信仰變遷與當代重構〉,《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34期(花蓮:臺灣原住民族教授學會,2023),頁107–134。

2023,〈臺灣北部沿海地帶的原漢互動記憶之口述調查〉,《南島研究學報》第八卷第2期(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23),頁39–55。

(2)研討會論文集

2020,〈論臺灣當代藝術影像實踐中的招魂術與感知民俗志〉,《2020台灣美術經典講座暨新秀論壇論文集》,國立台灣美術館,頁99–118。

2021,〈新聞再現下的大屯火山群:以 2012 到 2020 的新聞為例〉,《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暨論壇論文集》,世新大學,頁219–248。

2023,〈生蕃の書画:非人類視野下的藝術及其不滿〉,收於蔡昭儀主編,《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23),頁292–341。

2023,〈尋找南島語族發源地遺失的最後一塊拼圖─臺灣邊架艇之考證研究〉(第二作者),《海洋文化研究生論壇論文選集》,萬卷樓,頁465–516。

(3)專書論文

2022,〈桃園、新竹沿山地區泰雅部落的原漢族群互動記憶〉,收於羅烈師主編,《qmul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頁78–119。

2022,〈論台灣當代藝術實踐與展演中的群島思維〉,收於廖仁義主編,《北藝學:創造的凝視》,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出版中心,頁87–109。

八、藝術評論

2023,〈非人、流動與結構:《物思人》裡的客家及其感覺構造〉,《非池中藝術網》。

2023,〈一場石敢當的退神儀式:對「介入空城現場」行動的追問〉,《CLABO實驗波》。

2023,〈創作者、溝通師與動物之靈:對「帝國的標本」創作的探問〉,《CLABO實驗波》。

2023,〈感知的臺地:《很久很久以前,在桃園》與《越過山稜線》的地誌/理拓樸術〉,《ARTSPIRE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3,〈復返,或渡越邊界?台灣當代藝術實踐中的原漢地界及其展演佈署〉,《ARTSPIRE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3,〈水與土的時間(下):《種稻計劃:黃金母子山》的地理裝置法〉,《ARTSPIRE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2,〈繪畫的魂與體:「幽靈說」裡的死亡意識與陰鬱視感〉,《伊日藝術YIRIARTS》。

2022,〈朝向幽冥地理/誌:視像中的「地理幻見」與「異色魅景」初論〉,《典藏Artouch》。

2022,〈幽情流轉:《問世間.情不為何物 — 台灣美術雙年展》的感覺思辨〉,《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2,〈一場溪河的思辨:「萬物議會:壩之存在 — 流域萬物迴響」的生態共感與萬靈政治〉,《藝術觀點ACT》第91期,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頁101–105。

2022,〈冥眾的參與:如何構作一個魂在的展場?〉,《幼獅文藝》第823期,幼獅文化事業,頁21–25。

2022,〈跨文體實踐:作為藝術書寫者的工作與挑戰〉,《青藝世代之力:台灣當代藝術現況交流論壇文集》,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頁28–33。

2022,〈水與土的時間(上):《種稻計劃:黃金母子山》的影像耕耘術〉,《ARTSPIRE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2,〈論《松鼠的尾巴》與《秧仔・栽仔・寮仔》展演的地緣美學及其感知途徑〉,《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2,〈記一場鄉村暗夜的藝術盛典:渡拔之夜〉,《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2,〈剖骨之人.剔骨的刀:「一塊骨頭如何是精神的存在?」裡的藝術 — 技術之思辨〉,《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59期。

2022,〈手的動勢.觸的生痕:論「限時動態」裡的塗層 — 圖層之多重視感〉,《潮時藝術》展覽官網。

2021,〈焱山紀事:一場磺煙硫谷中的藝術行動〉,《薰風》第18期,台北:薰風季刊雜誌社,頁。

2021,〈從繪畫平面到觸知宇宙:2010 年代台灣當代繪畫的切片觀察〉,《議藝分子》第37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頁139–148。

2021,〈屍的形骸.墨的幽魂:淺論劉信義作品與諸創作中的幽冥境界〉,《鴻梅新人獎巡迴展作品集》與《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20,〈從幽靈潮到妖怪熱〉,《PAR 表演藝術》第335期,台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頁54–59。

2020,〈視觸與欺眼:淺論曾淑芬作品的真偽思辨〉,《藝術家》第544期,頁101–104。

2020,〈萬物夜議,夜談眾生:記一場山野中的當代藝術集會〉,《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19,〈迴視的幽光:論諸繪畫與余昇叡作品的視像問題〉,《鴻梅新人獎巡迴展作品集》與《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2019,〈一種從觀落陰所召返的影像技術〉,《ARTSPIRE 鴻梅藝術評論平台》。

九、文史書寫:

2023,〈山崩、瘟疫與溺斃:部落及其祖靈之地的生態思索〉,東冬.侯溫主編,《當代轉生術:Gaya知識系統踏查專書》(花蓮: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2023),頁77–88。

2023,〈THE MONTH OF WILD GHOSTS: PHENOMENON AND THOUGHTS ON PUDU IN TAIWAN’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Taiwan Insight》線上雜誌,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諾丁漢大學)。

2022,〈大屯火山群的科學研究史初探〉,《科學教育月刊》 第453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頁20–36。

2022,〈問魂、尋屍的旅途:給「斷頭河」的一封信〉,《國藝會線上誌》第8期,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2,〈銃櫃、隘勇線與武裝拓墾:外族侵逼史中的準軍事遺跡與戰地傳聞〉,《薰風》第20期,台北:薰風季刊雜誌社。

2021,〈峽谷的影像、異聞與魅惑〉,《敘事中的風景》展覽專刊(台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頁。

2021,〈帝國的視界:臺灣晚近峽谷攝影中的空拍、地景工程與部落悲歌〉,《原住民族文獻》第49期,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頁65–68。

2021,〈界線與徑路:臺灣早期峽谷攝影中的地形、視覺阻隔與原住民潛像〉,《原住民族文獻》第48期,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頁87–89。

2021,〈在帝國的邊區結群:橫越界域內外的諸民與眾魂〉,《薰風》第17期,台北:薰風季刊雜誌社,頁40–45。

2020,〈從地圖看:北投社保德宮的信仰與遷徙〉,《巫地北投:一個生態文史走讀》,台北:鳳甲美術館,頁40–45。

2020,〈島民與火山:我們該如何共存〉,《巫地北投:一個生態文史走讀》,台北:鳳甲美術館,頁72–81。

2017,〈保德宮「番仔獅」之歷史初探〉,《人類學視界》第22期,台北,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頁52–55。

十、策展

2021,策展者,「壹零年代繪畫考:眼技、手藝觸知宇宙」,S7美術館,九十九度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18,策展者,「混感」,白石畫廊 忠孝空間,台北,台灣。

2017,共同策展者,「未來.未來的地方」關渡平原沒展覽,關渡平原,台北,台灣。

十一、訪談、報導及相關評論:

評論

2023,許仁豪,〈藝術的還魂術 《感謝公主》、《斷頭鬼之夢》 〉,《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hjh/2023053006

2023,黃亞歷,〈藝術為何研究,研究何以藝術 — 梁廷毓個展《斷頭鬼之夢》〉,《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hyl/2023063002

2023,沈肱泓,〈知識結構的解構 — 「斷頭鬼之夢」中藝術家的雙重身分與其突破〉,《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23062306

2023,林子皓,〈《斷頭鬼之夢 梁廷毓個展》從歷史衝突到「靈」的真實〉,《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23062510

2023,王振愷,〈走讀作為形式:當代藝術家的(非官方)文化路徑〉,《典藏ARTouch》。網址: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99111.html

2023,曾少千,〈遇難地形考:食人之界 — 梁廷毓個展〉,《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tsc/2023032402

2023,陳飛豪,〈梁廷毓的《斷頭河計劃》:藝術作為理性與非理性論述間的模糊地帶〉,《典藏ARTouch》。網址: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03583.html

2022,朱峯誼,〈台灣當代藝術裡鬼神顯現的技術追問〉,《數位荒原》。網址:https://reurl.cc/7MLGv9

2021,嚴瀟瀟,〈如何展?如何看?如何去談論?當前原住民藝術展演的突破之道〉,《典藏ARTouch》。網址: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48247.html

2019,吳介祥,〈暫時聚合的地形歷史精神:梁廷毓「墳.屍骨.紅壤層」〉,《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wch/2019112601

2019,鄭文琦,〈「烏鬼」能不能寫自己的記憶?〉,《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cwc/2019031804

2019,陳飛豪,〈踏查者:藝術家探訪田野後的非理性經驗〉,《典藏ARTouch》。網址: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1536.html

2018,謝宜樺,〈砍頭、食人,進而現代化──對梁廷毓「斷頭河計畫」之觀察〉,《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8122601

2018,陳偉鑑,〈「擲光回聲」與「山、殺人、斷頭河」在水谷藝術〉,《ARTalks》。網址: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8041902

訪談

2023,堤大樹(Daiki Tsutsumi),〈出展アーティスト一問一答 — 土着的な歴史を探求する、リャン・ティンユーの場合〉,《Antenna》雜誌Vol.3。網址:https://reurl.cc/RyEpgg

2023,于念平,〈穿梭隱喻與真實的鬼魅研究:藝術創作者梁廷毓〉,《靛花》。網址:https://reurl.cc/GKL83d

2023,跨維度播音,〈人與鬼的新倫理關係:專訪藝術家梁廷毓〉,《話鼓電台》。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rUVMx-ing&t=1s

202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takita’藝術原動力:浪漫臺三線藝術季|藝術家梁廷毓」,第95–96集。網址:https://reurl.cc/z64vgQ

2022,原住民族廣播電台,「takita’藝術原動力:梁廷毓|原客互動關係研究」,第214–215集。網址:網址:https://reurl.cc/GKL8zx

2022,漫遊藝術史編輯部,〈桃園的藝術可以是什麼模樣?探索桃園當代藝術的多重網絡:梁廷毓專訪〉,《漫遊藝術史》。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3396

2022,楊金城,〈台南蕭壠藝術展《夜震》詮釋地震蝴蝶效應〉,《自由時報新聞網》。網址:https://art.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05808

2020,李佳霖,〈循靈夜行:訪梁廷毓〉,《Voices of Photography攝影之聲》。網址:https://vopmagazine.com/lty/

2019,吳欣怡,〈作品此前、觀念其後 — — 斷頭河計畫生成動態:專訪梁廷毓〉,《ARTSPIRE》。網址:https://reurl.cc/klrp5b

2019,鄭景雯,〈跨越藝術與科學,梁廷毓擲筊問靈探尋歷史傳說〉,《文化+月刊》第33期。網址: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90420w003

2019,黃瑞朋,〈斷頭河地誌與浪漫台三線的想像與反思〉,《Peopo公民新聞網》。網址:https://www.peopo.org/news/431593

2018,楊家威,〈「番肉考」藝術個展,打開對話新平台〉,《傳播學院新聞實驗室》。網址:https://reurl.cc/7MLG5y

2018,范莛威,〈《番肉考》重現食番肉歷史,揭清代原客衝突〉,《大學報》。網址:https://reurl.cc/jvYzLm

2018,春日山嵐,〈原客衝突:桃園的前國家狀態〉,《Peopo公民新聞網》。網址:https://www.peopo.org/news/384943

側記

2023,黃于庭,〈「展演內/外:藝術研究的生產及其危機」 — 側寫《斷頭鬼之夢》第一場展覽對談會〉,《關渡美術館》網站。網址:https://reurl.cc/ka3RnK

2023,傅仁達,〈泛靈論的再詮釋:《斷頭鬼之夢》第二場展覽對談會側寫〉,《關渡美術館》網站。網址:https://reurl.cc/E1L3Yk

2019,江怡萱,〈田野的展示及其危險|講座側記(下):在問答之間看見可能〉,《Medium》。網址:https://reurl.cc/RyE55Z

2019,江怡萱,〈田野的展示及其危險|講座側記(上):打開第三現場〉,《Medium》。網址:https://reurl.cc/v64Yle

十二、其他:

2022,「世安美學論文獎」,世安文教基金會,台北,台灣。

2022,「高雄獎 — 跨領域創作暨計劃型創作類」優選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21,「MATA獎:非紀錄片類」銀獎,教育部,台北,台灣。

2021,「金穗獎」實驗片類入圍,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台北,台灣。

2021,「台南新藝獎」,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台南,台灣。

2021,「鴻梅新人獎」藝術評論組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新竹,台灣。

2021,「桃源美展」攝影與錄像藝術類 入圍,桃園市立美術館,桃園,台灣。

2020,「金穗獎」實驗片類入圍,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台北,台灣。

2020,「鴻梅新人獎」暨年度專家評選獎,藝術評論組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灣。

2020,「台灣客家名人錄」入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北,台灣。

2019,「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台新藝術基金會,台北,台灣。

2019,「高雄獎 — 跨領域創作暨計劃型創作類」入選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19,「鴻梅新人獎」藝術評論組,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新竹,台灣。

2018,「台新藝術獎」 第二季提名,台新藝術基金會,台北,台灣。

2018,「集思廣義.當代藝術賞」優選獎,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台北,台灣。

2018,「美術創作卓越獎」,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2016,「台灣新銳藝術家特輯」入圍,文化部,台北,台灣。

2015,「國立臺北藝術⼤學美術學系『系展』」,複合媒體組 優選獎,地下美術館,台北,台灣。

--

--